2018 个人手机消费电子产品总结

  新闻资讯     |      2024-03-03 13:32

  2018 个人手机消费电子产品总结2018 年应该算是我的手机圈元年。从 2017 年开始多年全家桶果黑(毕竟每年还会写 iPhone 0Day 上手),变成身体力行的安卓派果黑,因为被 LG 市场部耽搁到 18 年才算正式开始买当年旗舰。加上两部公司机,一年也算在个人用机里用了不少。

  除了今年两部个人主力机Mate 20 pro和Vivo NEX以外,去年到今年初过渡的S8,今年工作机pixel 2和iPhone X也在总结之列(刚好软硬件上这三部今年的旗舰没太大变化),手机圈的共同兴趣新 iPad Pro自然也不会错过,顺便夹带一下私货DJI Osmo Pocket。没买但是重点关注过的LG V30,Pixel 3和一加 6T也会提一下。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没卖任何新电脑。去年一下买了三台笔记本,分别是12 寸 MacBook(因为 XPS 15 质量太差结果卖的过程中被偷了急买来备用的),ASUS C302 chromebook(现在正在用这台写这篇文章),小米 air 用来偶尔躺沙发打 PC 游戏)。对工作用的MacBook pro 13 touch bar款槽点太多了,不改睡眠策略基本没法用。值得一提的是我 13 年的古董 ThinkPad T430 现在还能用。本来年末想买个 Windows 二合一/平板打 indie 方便一点,结果半路种草 Pixel Slate,然而那货口碑大扑街就作罢了。盯着明年的 CES 准备换 LG gram 新的二合一。

  圣诞新年假期原计划尽量打完坑了的游戏,结果连睡 6 天到现在 PS4 和 switch 就开 party 的时候开过,PC 还是假期前划水的时候开过玩古剑 3,Xbox 本体就不说了,倒是转接器到了手柄一直被借给 switch 和 PC 用。本来想上班划水写的本文也拖到现在了。

  之所以为“个人总结”,此处只提我自己用过/认真了解过的产品。所以请不用问我“为什么没有 xxx”了,因为我没用/了解过啊。推荐的欢迎,反问的照常拉黑。

  这是我 2018 年 9 月 25 发的想法,变化不太大,除了年末半路杀出我从来没关注过的华为。

  之所以不是 iPhone Xs,是因为一年前的 iPhone X 外加难用哭了的 iOS 11 已经把我从五代连续 iPhone 用户逼成了大果黑,所以对今年的 iPhone 没有任何的希望,也就无从谈失望。

  iPhone X 发布前几个月开始有比较准确的 leak 的时候,我还是心心念念准备好 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的。虽然对刘海没有好感,但是当时天真的我认为苹果爸爸会好好利用多出来的屏幕面积。关注的人都知道,早期的 leak 白色的 iPhone X 正面面板也是白色的,加上刘海和开孔那个丑哭度造成的恐慌,以至于发布会揭晓正面面板是黑色的时候我还松了一口气。最终 leak 背面没有 touchID 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冲昏了头,秉着气等着屏下指纹,忘了果爸爸何时做过第一的定律。

  直到他们把图片和视频全屏化,那个恶心的刘海果式顺滑地切入内容的时候,我冒出了第一句 WTF。

  随后发现 faceID 变成唯一的解锁方式,脑补了一串我的使用场景会被造成的不便(躺床上玩,放桌子上看一眼时间/通知/快速操作,开车时候等)。

  再发现还在用 lightning 口 + 5V 1A 祖传慢充的时候,我内心定下了这是一家 evil company 的基调,并下了这个趋势不改我是不会再买 iPhone 的决心。

  等我用上 iOS 11 之后发现那个脑残的控制中心设计,连调整 WiFi 这么基础的操作都要手动打开设定菜单的时候,我彻底沦为了一个果黑。

  我必须要给苹果正名,faceID 的实际体验是比我想想的好的。虽然慢一点,但日常使用还是比较自然的。然而我上面提到的那几个场景的缺陷也确实存在。

  我不怀疑苹果有能力把体验做好,但他们偏不。从用着 OLED 屏却不愿意做 always on display 就能颇见端倪。这副店大欺客给用户当爹的姿态,我实在是无法苟同。换安卓已经不是性价比的问题了,是出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体验,何乐不为。吐槽 iPhone 对比安卓的东西我写过太多遍了,这里不赘述了。

  iPhone X,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却是让冥顽不灵的我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代产品。最失望舍它其谁。

  Pixel 越来越像安卓圈的苹果(贬义 of course),硬件差,价钱高,靠着牌子吃老本,性价比不存在的。Pixel 1 还在嘲讽苹果没有耳机孔,转身 Pixel 2 就去掉了。防水又不行,玻璃背板还没无线充电。仅次于 iPhone 的小的可怜的电池。又大又厚的边框。系统功能少到仅比先天残疾的 iOS 强一点点。跟 iPhone 一样的优势是原厂更新升级。比 iPhone 强的是好歹是 usbc 口,大边框好歹有更好的扬声器(不像不思进取的 iPhone 8)以及甩 iPhone 五十条街的相机,和甩所有手机一百条街的前置拍照。

  以前 pixel 可以打着原生安卓的旗号鼓吹自己流畅。今年不一样,要快谁没有,我用过的所有今年安卓旗舰都跟 pixel 一样流畅,别人还比你 pixel 功能多方便得多。

  pixel 3 出来之前的大刘海 Leak 让所有人绝望到阴谋论出一个没刘海全面屏 pixel ultra。我也是追了好几个月的阴谋论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发布会狠狠打脸。

  Google 怕也是意识到了 pixel 仅剩的优势就是拍照。今年 youtube 上铺天盖地的 pixel 广告重点都是照相。问题是 pixel 这么低的性价比,主要客户群本来就是核心 geek 用户。这群人有照相需求也是后置,对前置的需求说出来是要被鄙视的。后摄白天大家半斤八两,夜景去年 pixel 独孤求败,今年一大堆追上来的。那么大的丑刘海为了加广角头,完全打不到主流目标客户的需求。坚持用 4g 内存也是跟苹果学成出师了。

  更严重的是立命之本软件今年刚出的时候也 bug 一堆。那个的刘海隐藏逻辑,时间信号通知全部下移,刘海旁边全黑,那还买 XL 干嘛?机身大屏幕小价格贵,相机硬件完全一样,跟 pixel 3 比起来一点优势都没有。要不是华为和一加国产塑料美颜前置审美实在没法用的话,pixel 今年怕是被打得渣都不剩了。要轻快好用一加,要高大全用 mate 20p。也难怪美国那么用力的禁华为了。

  V30 跟同胞 note 8 基本走的是一个路线,水桶旗舰,功能高大全,把很多人不需要的笔砍掉,加了 hifi 和续航,更有广角镜头大卖点。LG 也是三大 OLED 供应商,电视界跟三星索尼分庭抗礼(我家电视就是 LG 的很满意),手机屏幕虽然翻车了两次(pixel 2 XL, mate 20 pro),但是自家手机屏幕一向不差。曲面比 S 系小比 note 系大,18:9 的比例不会过长,完美平衡实用性、手感和美观。续航也是秒杀同期 note 8(note 9 终于修复了续航这个问题)。

  这么好的一款产品就被 LG 市场部坑的七荤八素只能在二三线 月多宣布的,还比 note 8 早。但是直到 note 8 发货了 V30 的实际发货期还是个谜。更的是,LG 还在八月多把工程机发了一堆给各大媒体,以至于上手测评全是月,大家风评也不错。核心用户倒是想买啊,一搜连具体发售日期都没有。磨磨蹭蹭到十月终于运营商发售了,无锁版还要在墨迹几个月。正式版跟之前的工程机没有太多改进,媒体自然不会再做一遍测评,热度全无。

  更奇葩的是这货定价也跟 note 一个定位的,百刀的超旗舰价位。问题是 Note 是现货你是期货啊,热度都过了别家都减价了你才发售。完全没有竞争力。

  今年的 G7, V30s, V40 thinQ 也是一个德行。不说没几个人知道这个 thinQ 莫名其妙又蹩脚的名字了,去年独此一家大受好评的卖点广角镜头也被 mate 20 学了去,并且做的更好。这个系列就这么错过了去年唯一一次 iPhone 和安卓青黄不接的崛起机会,怕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不温不火了。

  看数据 S8 确实符合我的一切要求。美出同期手机几条街的外观,最新的 SoC,耳机孔,防水,无线充电,Samsung pay,SD 卡槽,最好的屏幕,表现稳定的相机,最全的功能,世界化的系统,价格合理。

  但我的实际体验就是很糟。很多云评测的人听到有人说三星卡都会笑话别人活在几年前,“安卓早就不卡了”。对,安卓是不卡了,我用的 vivo, 华为,一加,pixel 都不卡。只有三星在卡。

  我用的具体表现在,无征兆发热,伴随卡成幻灯片,相机崩溃,电池尿崩。人在墙外,用的毒瘤 app 很少。用黑域也是杯水车薪。我用出过亮屏时间两个多小时的你能信。就算加黑域和不发热尿崩的运气好的日子,亮屏时间也就勉强四小时。我还是一个不怎么玩游戏的人。iPhone 尿崩电池跟它比都是小巫见大巫。一天两充甚至三充都是不一定的。

  更要命的是它崩起来卡到 Android auto 完全卡到没法开,开相机要若干秒,这对我来说是个 deal breaker。

  我并不是孤例。近 800 万粉的 tech youtuber Linus Tech Tip 专门做了一期吐槽同样问题的视频,下面评论里遇到这种问题的人并不少。Linus 做了一系列测试想要找出原因,并没有找到。当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也跟他一样懒的去找原因了。

  除此之外,S8/Note 8 那个被诟病的指纹位置实实在在给我的使用造成了困难。很多人说适应了就好,我可能手小,就是无法准确按到,即便按到也因为位置识别率很低,导致我不得不无锁裸奔。然而很多 app (比如银行、股票软件等)又强制上锁。日常输密码的我仿佛回到了几年前,这种经常用来嘲讽 iPhone 的古董体验出现在安卓旗舰上就很令人费解了。

  S8 应该是我五年以来用的最难用的一台手机了。除非三星后年搞出屏下摄像头之类的惊天黑科技,短期之内我是不想再用三星了。

  pixel 前面吐槽过了,这里说说一加。我是一个一加脑残粉,从我前面想法里把最好用预留给一加可见一斑。去年从 iPhone 退坑的时候也是在等一加 6T 和 V30 等不及才临时买的 S8 凑合用的。直到今年初还觉得自己下一台会换一加 6,谁知道 vivo 这么快把 APEX 量产了(也就是 NEX),外加当时对刘海的狠还没有消退,于是计划被打乱。年底准备换 6T,结果又被 mate 20 pro 打乱了。跟一加屡次错过。不过给家属买的一加 5 和 5T 一直好评如潮,也算有一手经验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起今年各种创新花样百出的国产机市场,一加确实是有点不思进取了。我不满的主要有两点:1. 坚持不做无线. 仗着美国市场无竞争坐地起价。

  无线充电又是一个云测评用户觉得没有卵用,实际用上了有点离不开的功能。我上班的时候都在上网也不打手游,对上班随手充电倒不是很需要(但是很多人有这个需求,随手放桌上充比拿起来插线实在是方便太多了),就是晚上睡前刷手机不用要么插着线被干扰要么得快睡着惦记着插电了,随手放在板子就能充对幸福感提升太多了。6 的时候就跟风换了玻璃背板,那个时候还可以说成本考虑不配无线充电。居然隔了两代还不上无线充电,简直跟 iPhone XR 非要上个 1080P 都不到的屏幕还说你们用不到一样IM电竞,抠门且不把用户当人看了。

  说是钱要用在刀刃上,我是支持这个逻辑的。但是今年底气尤其不足。耳机孔都给砍了确实有点激进,不加无线充电和防水让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说服力没那么足。没什么新技术还坐地起价就有点过分了。5 的时候起价 479 刀,5T 涨到 499,6 抄了个刘海涨到 529,6T 现在涨到 549 起价了(倒是标配了 128 G)。你骗骗外国人还行,国内什么成本,人民币兑美元什么汇率我们看不到么?

  颇有勇者杀死恶龙然后长出鳞片化身为龙的意思了。这做派跟苹果冲着老用户的信任和以前打下来的品牌一样坐地起价一分货两分钱有什么区别?也就是没苹果那么嚣张而已。

  我以前一年一换机,现在几个月有新鲜的就换,算是对价格非常不敏感的用户了。但是对价格不敏感跟看不过眼把消费者当傻子宰是两回事吧。就像有些果粉让想买 mate 20 pro 的“加钱”上 iPhone XR 就非常搞笑了。好似人家开着 GTR 然后宝马粉过来说有那钱买啥尼桑快上 C250,人家开着 RS3 有人让人家加钱上 118 似的,就非常搞笑了。好歹人家车厂稍微遵循点一分价钱一分货规律, 手机世界就比较奇幻了。

  总而言之单就国际上的易用程度和性价比,我还是毫不怀疑目前一加 6T 是最好用最省心的。只是再这么不思进取下去,就算川皇依旧皇位稳坐继续扰乱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产机进不了美国市场,就算不会吃尽老本作茧自缚,也少了我一个真爱粉的支持(虽然不算什么,不过我一个人给亲朋好友卖出去至少四台一加了),也敷衍不了科技媒体一辈子。你看 pocophone 不就曲线打入主流市场视野了么。一加同价位再用心做点国际系统定位的竞品出来也不是太难的事。

  年初 CES 的时候 vivo 拿出 apex 概念机的时候是惊艳全场的。所有主流科技媒体和 YouTuber 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厂商机械式隐藏前置摄像头 + 半屏屏下指纹解锁区域的全面屏解决方案都给了大福报道。谁知道更的是,不出半年 vivo 还真把这个概念机量产了,就是我们看到的 NEX。唯一的妥协是屏下指纹解锁区域变小,下巴稍微厚了一点。依然,整体效果非常出众,也打响了今年各色花式全面屏方案的第一炮。

  作为一个讨厌刘海,极少用,期待新科技的安卓用户来说,这个解决方案太完美了。我第一时间在 aliexpress 上加价购入了一台。作为一台国内专用机体验确实相当不错了,系统流畅和本地化功能没的说,4000 毫安大电池加激进的系统电池管理让续航完全不是问题,到睡觉轻松剩 50% 乃至 60% 以上电量。

  比起来,把指纹解锁这种高频操作绕开机械结构做到最快,前置拍摄这种低频操作用最小且可靠的机械结构解决,同时保留后摄和电池的不妥协,这就比 find x 得我心多了。后者我也心存敬畏,但是以我个人的使用场景而言有点形而上为了突破而妥协实用性了。

  系统过于本地化砍掉了一些很有用的安卓功能,比如能分屏的 app 相当有限,浪费了这么大的屏幕。推送接受也相当谜,国内 app 诸如微信倒是没问题,但邮件、日历通知什么的基本得手动查收了,锁常驻后台也不能稳定发挥。手势操作有些别扭,用了几天就换回三大金刚了。

  对 google services 缺乏支持造成了不少麻烦。不是没有添加支持,而是根本不兼容。在 Google play 里直接说该设备不被认证。大多数主流 app 还是可以下,但也有不少 app 直接在 play store 里显示该设备不兼容该 app 无法下载,只能去第三方市场下载 apk,进而导致无法及时更新。

  对 Android auto 基本不适配。Google maps 导航没法用。这对所有在 2018 年及之后购买新车的人应该是个 deal breaker —— 没法无缝地使用 Google maps,Google assistant 以及各种主流音乐软件,车载系统基本废了一半。要不是我有工作机可以备用的话很难把它作为主力机。

  只有屏下指纹一种解锁方式也稍显不便。当时屏下指纹技术还处在早期,识别率很成问题,输入密码的频率几乎要跟第一代 iPhone 的 touchID 一样高了。

  还有一条跟 geek 受众群很矛盾的缺点是没有 NFC 也没有无线充电。充电倒还好说,毕竟大电池不充也行。没有 NFC 导致无法使用 google pay 就有点不爽了。

  庆幸的是我是一个脚底抹油没有立场的人,对所有厂商都只看当下喜好不计前嫌。不会因为天线门弯曲门而不买苹果后续产品(现在果黑纯粹因为现在苹果黑心),不会因为炸弹七而对三星,不会因为 pixel 2 xl 屏幕对 LG 避而远之,也不会因为闪存门和村炮 lowb 的宣传手段而华为。所以在了解了 mate 20 pro 之后立刻抛弃了之前打定主意要买的一加 6T 不远万里顶着绿屏不换的风险让人从国内人肉了一台过来。

  换言之,如果你在国内换货渠道方便,不是死忠果粉,没有预算限制,只想买到当下最好用的手机,Mate 20 pro 是你最好的选择。

  国内的定价还能更合理些吗。同样的配置比欧洲市场便宜整整 200 刀。比比同价位的 iPhone XRubbish 的配置和体验,没有品牌信仰的都看得清谁的定价有诚意。

  旗舰主摄素质拉不开差距的今天,三摄提供的是更多灵活的拍摄场景。焦段不一样压死人。当年 LG V30 是唯一以款主流旗舰提供广角摄像头的时候那几乎是他的卖点。然而 Mate 20 pro 可以做到除了有广角其他也是一流水平。夜景暗光又是一流。还有微距。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唯一能大跨越进步的空间大概是学一下 pixel 3 的前双摄广角了吧。

  相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前摄关掉美颜也依然有基础美颜的塑料感。既然要走国际路线国产厂商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的给个哪怕藏得很深的美颜完全关闭选项呢。

  在 road trip 中车上拍过照的人都知道,肉眼所见很壮丽的场景,用手机主摄是并拍不出来的。因为主流的手机主摄 24mm 焦段没有了大脑自动关注在重点区域的先天 AI,是跟人眼所接近的 50mm 焦段 + 灵活余光所形成的又广又 focus 的神级处理效果没法比的。用长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原肉眼所见的震撼场景。m20p 的三倍长焦在这一点上比普通用来人像虚化的二倍长焦强一些。

  广角拍 landscape、拍建筑等有多大的优势不用我多说。只要不是需要强调局部重点、需要夜景画质的时候,我都倾向于用广角。还发现了新玩法广角拍食物,本来不喜欢拍食物的我都会偶尔发点图出来了。毫无特点的不费吹灰之力的戏剧化效果,用了很难回去。(再次吐槽一下知乎这个令人发指的压图。。。细节全没了)

  M20p 还有一个没有被 appreciate 足够的有点是结构光 + 屏下指纹解锁。两项单独拿出来就已经是个中了:结构光比 iPhone 快很多,设置免滑动基本感受不到其存在;屏下指纹的准确率和速度也比早几个月上市的 NEX 快很多(感叹一下科技进步速度),95% 的时间一步解锁,不成功的情况三次之内也一定解锁。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日常解锁(不管白天黑夜,坐着躺着,桌面车载)、所有支持生物解锁的 app 的解锁都不需要输入密码。不支持生物解锁的 app 也有很方便易用的 password vault 来桥接生物解锁。用了快两个月除了首次登陆从未用过密码的体验太棒了,比物理指纹解锁时代的安卓还要棒(毕竟要么大边框,要么背面指纹场景受限,iPhone 那边 touchID 几代识别率太低我提都不想提)。

  旗舰第一没的说。有一次出差和同事一起早上飞机,白天逛了一天拍照导航什么的,晚上到了 airbnb,所有 iPhone 全部黏在墙上充电,我悠闲自得地玩手机。晚上出门吃 sushi 肩负主力拍照(因为是一道一道上的所以拍了大概几十张),晚上回去视频通话了几十分钟,直到睡觉上网毫无压力。

  虽然都是曲面屏,m20p 的防误触比 S8 好太多了(不知道 S9 有没有进步)。S8 的误触多到我怀念平面屏,觉得为了外观得不偿失。m20p 几乎没有误触。因为曲面,边缘手势操作滑动返回反而好用了很多,完全跟 app 内部滑动不冲突,非常自然。

  说到手势,m20p 的手势操作也实用性很强,是我第一台 prefer 手势操作高于三大金刚的。左右边缘滑动返回由于有了曲面屏及优秀的防误触操作百发百中,再也不怀念返回键,又比先天残疾没有返回键的 iOS 方便太多。多任务和回 home 的动画虽然没有 iOS 顺畅,但也实用。不用手势操作的人用我的手机不需要我说明拿起来立刻就正确操作,很 intuitive。可以说是结合了安卓和 iOS 优点,我用过第一个实用舒服简单的手势操作方式。唯一的缺点是返回主页会 override youtube 的悬浮窗口。目前除了点通知会保留悬浮窗外暂时没有发现好方法(前期 nova launcher 支持不好,我排好了主页,就没有再换了,不知道 nova 的手势如何)。

  刘海隐藏棒。狠刘海如我一回来就隐藏了,常年忘了刘海存在以及被美国人当成三星,然而又有通知栏时间栏省下来的屏幕空间。不过这个大多数安卓厂商都做的不错。(点名批评 pixel 3 XL 到不能更的隐藏刘海全局下推怕不是有病,honorable mention iOS 刘海切入视频图片也有病程度不相上下)

  信号好线 和 NEX 在公司某处和上下班过桥的时候日常没信号。换了 m20p 再也没这个问题。

  电视遥控这种贴心功能在你摊在沙发上身上都是猫突然意识到电视遥控忘在饭桌上的时候真的是救命用的。

  鸡蛋里再挑根骨头:红色电源键有点东施效颦了。这种东西放在一加 pixel 上跟整体风格搭,nice touch。放到曲面 + 颜色比较浮夸的 m20p 的细窄侧面机身上稍显违和。不过存在感不高也不能算缺点。

  总之经历了一年的玩机,Mate 20 pro 第一次让我有了完美屏下摄像头出现之前没有什么好换了的感觉。(当然我还是会换的。。。)

  iPad Pro 本来就是一件“没有什么用”的产品。iOS 的先天残疾让其所宣传的“pro使用场景非常局限——生产力 app 有限,文件系统不可用(外接硬盘几乎不可用,内容生产者大大受限),外接屏幕只能 mirror,不支持鼠标/触摸板造成的输入体验割裂(需要从键盘转换到屏幕),键盘无 lapability (在腿上像笔记本一样使用的能力),多任务残疾,文字编辑残疾(这么大的屏幕居然没有文字选择优化,用笔残疾跟 iPhone 一样难(还没有 3D touch),文字编辑基本不可用)。

  真正有用的大概是很狭窄的人群:一次成稿的简单插画家、一次成稿的音乐制作人、一次成稿的小型视频编辑者/vlogger。

  然而由于今年的设计改变,它变得真正像来自未来的拿在手上就很有使用欲的名副其实的tablet. 方方正正的 design 和缩小的边框,终于变成吸附式充电的 Apple pencil,部分 app 对 iPad 良好的优化,让我这个果黑都觉得它 elegant,inviting.

  其实 Osmo Pocket 的受众群也很窄。毕竟大多数用户还是没有编辑视频的实力/耐心/时间的。手持云台又不像无人机能拍到手机拍不到的东西。它毕竟只是锦上添花。

  不得不说 DJI 的“产品力”真的妙。先是在专业领域把无人机做到第一,再下放民用市场把原本高技术含量高成本的东西做小做傻瓜推广成一个人人都能用的产品,现在又踩着视频时代的浪尖把原本边缘专业的手持云台一步步做给大众便携傻瓜方便人人都想买(编辑输出的应用场景还有待发觉)。颇有当年 Go-pro 给人“买了go-pro 就能拍出极限运动”,Kindle “买了就会爱读书”的错觉以强推购买欲的架势。